如何访问redis数据库
在下面的讲述中,Redis并没有table的概念,所以像SELECT username from users WHERE user_id=123;这种简单任务都只能换种方式实现,为了达到这种目的,在Redis上,一种方式是通过key user:123:username来获取结果value。
咱们主要看在WINDOWS上怎样使用REDIS数据库。下载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dmajkic/redis/downloads选择一个版本进行下载,压缩包中包括32位和64位的安装工具。我们这里使用32位的。
确认容器内的Redis和数据库已经启动并运行正常。 在web应用的配置文件中添加Redis和数据库的连接信息,包括主机名、端口号、用户名、密码等。 如果Redis和数据库运行在同一容器中,可以使用容器内部的IP地址进行连接。
sudo docker build -t /redis .运行服务 使用我们刚才创建的redis镜像 使用 -d 运行这个服务分离模式,让容器在后台运行。
面试中问到Redis持久化的原理,本篇在做详细解答
可在redis.conf中配置,会以一段时间内达到指定修改的次数为规则来触发快照操作,快照文件名为dump.rdb。每当Redis服务重启的时候都会从该文件中把数据加载到内存中。在60秒内有10000次操作即触发RDB持久化。
RDB 持久化机制 :是对 redis 数据执行周期性的持久化。这种方式就是将内存中数据以快照的方式写入到二进制文件中,默认的文件名为 dump.rdb。客户端也可以使用save或者bgsave命令通知redis做一次快照持久化。
AOF(append only file)持久化:以独立日志的方式记录每次写命令,重启时再重新执行AOF文件中的命令达到恢复数据的目的。AOF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了数据持久化的实时性,目前已经是Redis持久化的主流方式。
redis提供两种方式进行持久化,一种是RDB持久化(原理是将Reids在内存中的数据库记录定时dump到磁盘上的RDB持久化),另外一种是AOF(append only file)持久化(原理是将Reids的操作日志以追加的方式写入文件)。
在redis的配置里有着这样的一段配置:save 900 1save 300 10save 60 10000很关键的一段配置,这时RDB持久化的核心。
Redis和Memcache的区别总结
类型——memcache 和 redis 都是将数据存放在内存,所以是内存数据库。当然,memcache 也可用于缓存其他东西,例如图片等等。 数据类型——Memcache 在添加数据时就要指定数据的字节长度,而 redis 不需要。
Redis中,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一直存储在内存中的,这是和Memcached相比一个最大的区别。 Redis不仅仅支持简单的k/v类型的数据,同时还提供list,set,hash等数据结构的存储。
数据支持类型:redis在数据支持上要比memecache多的多。使用底层模型不同:新版本的redis直接自己构建了VM 机制 ,因为一般的系统调用系统函数的话,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去移动和请求。
Redis跟memcache不同的是,储存在Redis中的数据是持久化的,断电或重启后,数据也不会丢失。
redis是一个key-value存储系统。和Memcached类似,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,包括string(字符串)、list(链表)、set(集合)、zset(有序集合)和hash(哈希类型)。
总的来说Redis作者是一位非常勤奋的开发者,可以经常看到作者在尝试着各种不同的新鲜想法和思路,针对这些方面的功能就要求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后再使用。 总结: Redis使用最佳方式是全部数据in-memory。
redis本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redis smember、redis本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